不怕六爷挂得多,就怕六爷挂一颗。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配资门户,是令无数军迷颜面大失,错把JL认成巨浪的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ALICBM。
跟东风61和东风5C一样,惊雷1又是一款改写全球核平衡的战略武器。
空射弹道导弹不是什么新概念武器,美国、俄罗斯、以色列都有,
但请各位记住,惊雷1是人类史上首款战略级别的ALICBM,也是全球首款实战部署的核空射弹道导弹。
像在俄乌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匕首,虽然也属于空射弹道导弹,但他的射程只有区区2000公里,顶多算中程,而惊雷的射程达到了8000km,是标准的ICBM,也就是洲际弹道导弹。
至于美国,他们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装备过ALBM-AMG69,但这款导弹的远射程仅为160km,它甚至连短程战略导弹都算不上,现在能明白惊雷的含金量有多高了吧,
全球独一份,人类独一份
。相较于传统的海基ICBM和陆基ICBM,挂在飞机上的ALICBM的优势简直不要太多。
展开剩余87%比如说生存能力高,陆基ICBM尤其是井射的如果被发现,最多只能发射一波次的导弹,就会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海基ICBM虽然在潜艇上能够移动且在深海拥有环境的隐蔽性,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探测,通常来说,
战术核潜艇在和平时期的任务,除了保护本国的战略核潜艇,就是去搜寻并跟踪敌国的战略核潜艇,确保核战一开,就能立马摧毁
。而ALICBM是挂在战略轰炸机上面的,飞机
可以在高空持续巡航,且能够灵活改变航线,即使被发现,也比固定发射井更难被击中。这种机动性让空射导弹系统在遭受首轮打击后仍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从而保持反击能力。另一方面,飞机是高速移动的装备,能随时调整位置,甚至快速改变部署区域,它可以从任何意想不到的方向,甚至是对方防御体系的侧或薄弱环节发起攻击。要知道现在防空系统所使用的拦截弹,通常是为了迎击正面而来的目标设计的,一旦攻击来自意想不到的方向,整个防御体系的反应效率和拦截成功率都会大打折扣。
当然,ALICBM最核心的优势还是突防。海基是从水下发射的,陆基在地面或者井里发射的,地心引力使得他们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克服重力,艰难地爬升并加速。而空射导弹则不同,它由大型战略轰炸机携带到上万米的高空,本身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很高的初始平台和速度。
这就好比两个人扔石头,一个人站在平地上扔,另一个人站在高楼的屋顶上扔。站在屋顶上的人,石头出手时起点更高,初始速度也更快,扔出去自然更远,轨迹也更难被楼下的人预判和拦截
。换句话说,ALICBM比其他ICBM更容易突破防空系统。
传统ICBM在上升阶段最为脆弱,因为在没有进入太空之前,它的速度还没有提起来,所以在初段、中段、末段几个拦截点里面,初段拦截是最容易且效率最高的,拦截成功率达到97%。美国萨德防空导弹入韩部署,为何会引起中俄的强烈反对?原因便是它就部署在我们家门口,只要中俄的战略导弹一升空,它那边在初段就把我们给打掉了。
按照九成以上的拦截效率来计算,一旦萨德部署的数量足够多,美国对中俄便能形成绝对的核垄断。而空射导弹的载体是战略轰炸机,这架飞机是活的,是高速移动的。
它完全可以搭载着导弹,飞到对方反导系统的探测边界之外,或者绕到其防御体系的侧翼或后方再发射导弹
。这样一来导弹的上升段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萨德雷达的眼皮子底下。可能当防御系统首次捕捉到目标时,导弹早已在高空完成了初始上升,进入了速度更快更难拦截的中段飞行阶段。
再一个就是把反导的预警时间给大幅压缩了,防御方依赖的预警卫星主要盯着地面和海面腾起的巨大尾焰来发现导弹。
空射导弹在高空点火,它的尾焰在浩瀚的天空背景下相对更难被第一时间捕捉和定位,等被发现时它可能已经加速到极快的速度。
而且
导弹从高空发射,可以更早地进入最佳的飞行弹道,省去了最费劲的初始爬升阶段,燃料效率更高。这意味着它可以用更少的燃料做出更复杂的机动动作,比如在飞行中段进行滑翔或者变轨,而不是老老实实地沿着一条最容易预测的抛物线飞行,这让拦截系统算不准它的最终落点。
但正因为足够先进,ALICBM的研发难度也很大,首先导弹必须做得足够小足够轻,才能由战略轰炸机挂载和投射,这对缩小弹体体积和/span
而这三点都要靠不同状态下的风洞群反复去吹,把数据做扎实,才能实现,但不好意思,世界上最先进体系最完善的风洞群除中国外,别无分号。
对于中国而言,惊雷ALICBM的出现,弥补了我们在三位一体核打击方面最后的短板。跟美俄相比,中国战略力量最大的弱点,便是缺乏如同图式三剑客,即图160白天鹅、图95熊式、图22M逆火,以及B系三剑客,即同温层堡垒B52、枪骑兵B1B、幽灵B2这样的远程重型战略轰炸机,我们现役的主力轰炸机H6,尽管经过多次升级,战力早已今非昔比,但飞机壳子说白了还沿用着苏联的图16,就算魔改能力再逆天,上限也摆在那里。
H6作为一款中型战略轰炸机,在不进行控制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航程只有八千公里,而图160的作战半径就高达7300km,全航程一万四,美国的B2稍微短一点,但不加油的作战半径也有六千,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
轰6需要前出到远离岸基航空兵保护的保护范围之外,才能够实施有效的打击,这等于是在以命相搏。
同时,较短的航程也制约了导弹发射阵位的选择灵活性,使作战部署容易受到预判和反制。
但有了惊雷ALICBM后,轰6完全可以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对美国全境形成空基核威慑。有朋友肯定要问,惊雷射程就八千,需要前出到第一岛链之外才勉强能打到美国的西海岸,怎么就能威慑到美国全境了?大家不要忘了,
中俄两国的轰炸机每年都会到白令海进行联合战略巡航,而从这里到美国最南端的佛罗里达州,也才7900km
,是不是全境覆盖了?
你们别看轰6是老家伙了,但加上惊雷一这根大棒,可以说把现役的所有战略轰炸机都给淘汰了。你像美国下一代隐身轰炸机B21,它虽然难以被雷达发现,但仍需飞抵目标附近进行临空轰炸或发射短程弹药。
这意味着它要冒险进入敌方综合防空圈,若被新一代反隐身雷达或红外系统探测到其生存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上反隐身技术独步天下的中国,任何以突防为宗旨的隐身战机没有任何活路
。轰6搭载的ALICBM完全避免了这种风险。它不需要平台本身突防,可以在敌方防区外很远的安全空域就发射导弹。后续的突防任务全部由速度快难以拦截的弹道导弹完成。所以它们的风险更低,作战灵活性反而更高,美国战略空军这张对华王牌,算是彻底废掉了。
这也解释了千呼万唤的H20隐轰为何一直没问世,
因为ALICBM的出现让依赖用隐身穿透敌方严密防空网的传统战略轰炸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既然弥补空基核威慑力量的缺憾被惊雷做到了,那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研发一款打击效果还不如他的轰炸机。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就不搞H20了,老罗猜测H20不出来的原因,大概率是惊雷研发成功后,设计方案被推翻重做了,新方案应该会抛弃传统的大气层突防,改走轨道轰炸的路线。
惊雷问世,响彻寰宇。
至此结尾,教员的诗词,还是那么贴切:
十年丑史归尘土,一阵惊雷卷飓风。笑老美,大势已去矣,敲丧钟。
螳臂挡车千钧力,庄生梦蝶一场空。看东方,火炬赤旗舞,万里红。
举报/反馈配资门户
发布于:天津市镕盛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